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環境心理學研究

背景及目的

「老舊商業區」在人們的經濟發展脈絡上,持續的存在與演變,並且在不同的社會經濟脈絡中扮演著起承轉合的角色,目前在各大都市「老舊商業區」給人們的印象多是混亂、陳舊不堪負面的的印象。雖然過去政府曾經提出改善計畫,如改善「老舊商業區」的商店街街道舖面、設置形象商圈招牌等,但始終無法有效的將「老舊商業區」昔日的繁榮景象重新找回,本研究將從環境對人們的心理與行為上切入,在「老舊商業區」的空間尺度與使用者購物的消費空間來切入,發掘與探討都市中「老舊商業區」所隱藏的社會現象,找尋「老舊商業區」中人們的行為模式與都市空間發展脈絡之關係,冀希提供爾後相關管理單位改善現存問題之參考。

基於上述動機的說明,主要的目的有:

1)瞭解「老舊商業區」空間形式與配置的關係。

2)探討「老舊商業區」之使用者行為分析。

3)藉由本研究提供產官學界對「老舊商業區」規劃與設計之參考。

2.重要文獻回顧-心理與環境密度

密度與舒適性在不同的空間環境中會產生不同之感受,在一般的空間之中人類心理層面對於最佳密度感受是介於住宅與商業環境之中,在住宅空間與購物空間,反應的最佳密度感受有顯著的變化,對於住宅空間受測者偏向喜愛於低密度空間,但在購物空間則偏愛高密度(出口 敦、南 博文,2000)。因此在「老舊商業區」的環境中,可以規劃密度較高的環境,除了增加商業機會外,亦可以提高土地經濟價值。

圖一

圖二

從下圖瞭解,人們會因為環境的不同而改變其對於密度的感受,從進入一個較高的密度環境開始,人們的心理反應會因為環境密度的改變而調整其心理的接受程度,自然提高其對於環境密度的接受標準,以商業環境而言,在商業區內部道路和商店內部的密度感受均是不同的,其主要影響是來自於環境的混雜感受與每人所使用空間尺寸所影響,並且與人們所處於該空間的時間有關,倘若人們處於高密度空間時間過長,自然的對於該空間產生負面的影響(出口 敦、南 博文,2000),因此除了空間本身的實體尺寸影響外,時間亦是影響人們對於高密度環境的因素之一。

尤其在「老舊商業區」再生的商業空間中,如何讓使用者「Stay」而增加消費是未來空間規劃與設計上重要之課題之一。

圖三-1

圖三-2

﹝環境心理學郭維倫博士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